作者 by fmplan / 2025-04-28 / 1 评论 / 18 个足迹
2025年3月4日至11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
◆两会是对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故简称“两会”)。
◆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一般新闻报道等都会用简称,人大会议是xx届全国人大x次会议,政协是全国政协x届x次会议。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政府部门≠权力机关)。
2.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2024年是政治协商会议75周年。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者行使国家立法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
3.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0周年。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24年工作回顾(稳中求进)
1.“稳”的态势巩固延续
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5G),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②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1+2+5+6=14)、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CPI)。
③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
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
口诀:宏观调控目标-两增一稳保平衡
2.“进”的步伐坚实有力
①产业升级有新进展
◆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提升10.1斤(全国粮食亩产量为394.7公斤);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131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4%。
②创新能力有新提升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
11.2%。
③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
◆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升至87.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
◆单位GDP能耗降幅超过3%;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干瓦。
3.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化了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
①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②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③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④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口诀:市场需新量
4.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①因时因势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②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③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赋能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④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布局。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7%(2035年达到
75%)。
⑤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
◆扎实筹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
◆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我国体育健儿在巴黎奥运会取得境外参赛最好成绩。
⑥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
⑦加强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1.2025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②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③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CPI);
④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⑤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2.2025年发展政策取向:
①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严格落实分级保障责任,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保基本民生、工资、运转)。
②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
匹配。
◆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③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
经济增长点。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④打好政策“组合拳”。
三、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1.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①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②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2.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时间短、规模大)、瞪羚企业(科创企业)发展。
②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③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
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3.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①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
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提升县域高中质量,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②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推动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倾斜,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
◆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③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发挥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的辐射作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本土人才优势)。
◆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
4.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①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②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③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
◆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6.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①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不炒房)住房需求潜力。
◆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②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③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
◆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推动实现差异化、内涵式发展。
7.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①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
②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评估,完善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
③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8.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①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
◆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
◆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优化空间格局,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②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
◆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9.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①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②)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稳步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③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办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
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评论 1 条